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系友專區 navigate_next 系友訪談:謝佩琪--年輕就是本錢

系友訪談:謝佩琪--年輕就是本錢

 

  • 謝佩琪女士是臺大哲學系的系友,畢業後隨即進入廣告圈走上創意行銷之路,至今已有二十餘年的深厚經歷與實力,曾擔任過各大知名廣告公司的要職,於兩岸三地工作,也曾多次因公出差至香港、韓國、日本等地,歷年來受邀擔任國內外廣告獎包括2018年紐約廣告節評審,可見她在廣告界深遠的影響力。目前加入貝立德媒體行銷公司擔任創意合夥人,身形輕盈嬌小的她,腦袋裡有著源源不絕的創造力、想像力,以及驚人的洞察力。

                                                                                                                                                       採訪:黃稟宬助教、哲學二柯禹齊
                                                                                                                                                        撰文:柯禹齊       2022/1/17

Peggy在臺大的日子

  Peggy笑說自己離開臺大已經很久了,很多東西早已記不太清楚。但她知道,在她還沒畢業之前,總圖曾是一片空地;哲學系館尚未遷出校總區,以及學校的佔地面積遠不如今天那麼廣闊。在臺大的日子裡,令她比較有印象的是系上一位教導西洋哲學史的教授,他有著獨特的教學風格,上課時會隨機抽點同學進行口頭問答來當作小考成績,但他問的問題卻幾乎與課程無關──似乎只是想讓學生練習開口發言。這位教授的期中考卷有一個規定,那就是不能交白卷,看似再平常不過,Peggy卻有不同的體悟。

  「我覺得他是想讓學生學會表達,你一定有自己的觀點,但你不能什麼都不說。」她認為台灣的教育制度使得學生們不敢發言,深怕回答出錯誤的答案,但Peggy覺得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年輕就是本錢,而邁向正確的道路總是需要時間,你不能期待什麼都一蹴可幾。若是連在課堂上回答一個問題都不敢,出社會以後還能有什麼勇氣去嘗試更龐大的事物呢?

廣告與哲學的關聯──洞察

  作為資深的廣告人,Peggy簡明扼要地抓住廣告的核心,以及其與哲學的相似之處──洞察。一個好的廣告必須經過洞察,發現人們習以為常卻不曾察覺、鮮少提及的事情,將我們生活中默認的事物揪出來,才能有效吸引人們的注意,而哲學也是如此。哲學家洞察我們不曾感到疑惑的現象或道理,逐一詳細地檢視,並重新解構。

  哲學與廣告的另一個相似之處在於對話,並瞭解人們心中的想法。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在街頭與人探討真理,正如同廣告業者們在繁忙熙攘的路口進行市調,觀察大家的思維,以從中提煉出新的點子,使人們眼睛一亮。這種洞察力與創意是廣告和哲學不可或缺的,而創意又源自於洞察,因此Peggy相信哲學是有用處的──它幫助我們看到其他人注意不到的insight,並且完善我們的生活。

Peggy的觀察與建議

  而Peggy又在她豐富的生命經驗裡洞察到了什麼呢?聽她娓娓道來從業這幾年所看到的現象,我實在心有戚戚焉,也懾服於她對不同事物的深度見解。

  首先,她認為對還是學生的我們而言,「學會問問題」是很重要的。有提問,才有吸收。問問題是進步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到更多原先不知道的東西、或是改正錯誤的觀念。好比數學課上,老師在講台上問有沒有問題,有些學生不提問,是因為他們已經全學會了;有些學生不舉手,則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問起。然而,若是錯過了提問的機會,就少了一次讓他人指點你的契機──光陰如寸金,能提綱挈領、正中要害地提出問題,才能加速成長與進步。

  接著,她向我們闡述自己在國外工作的經驗,說起她藉由對不同國家的人的觀察,反過來對照我們自己的省思。她發現,台灣人普遍缺乏良好的英文能力,因此她強調學好英文是至關重要的;除此之外她還注意到有時候有些台灣人容易投機取巧,缺乏謹慎的思考。

  她分享了一個例子:曾有製作公司為了在台灣拍出漫天雪地的場景,於是想到用食鹽來造雪景,不但成本低廉也取材方便,雖然效果達成,然而拍攝完之後卻忽略了場地的復原,導致食鹽流入河流中造成河川生態的破壞引起民眾反感甚至遭罰。藉由這個故事,她提到正面的說台灣人非常聰穎、懂得變通也刻苦耐勞,但也因此很容易有失周全,因小失大。這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卻也有些不甘心。

  「難道其他國家的人都不會這樣嗎?」

  「例如日本人就比較不會。」Peggy迅速回答。「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他們太拘小節,做事一板一眼,每一個細節都顧慮的十分周到,幾點幾分開會、幾點幾分回飯店、開會時哪個人坐在哪個位置……全都規劃地有條有理。而且他們有夠準時,是準時到讓人壓力很大那種。」

  「日本人有一套謹慎的邏輯,有時候忍不住會覺得不知變通,但他們規劃事情真的非常地精準,因為他們追求的就是那種accurate,那就是他們的生活態度,跟從小的文化教育,這也許就是我們對made in Japan多一份信任的原因吧。」

  這些話語確然是有實際在國外會議交流經驗的人才能吐露出的感悟。擁有如此豐富的閱歷、以及開闊的眼界,Peggy卻並不滿足於此,反而提醒我們要把握時間自我精進。「多看多聽絕對是有幫助的,這世上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事。」作為一個廣告創意人,她對各種現代流行語、時下盛行的概念可說是瞭若指掌、毫無遺漏。她說這是資訊恐慌症,算是她的職業病,遇到不知道的人事物就想要第一時間地了解,以免落後其他人。但我倒是認為這代表了Peggy對世界變遷的高度掌握,不像學校裡的教授成天窩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對外界的物換星移一無所知。Peggy像一塊海綿般不停吸收各式各樣的知識,這樣的人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意與細緻入微的洞察力並能夠應用在工作與生活中也是理所當然的。

  Peggy建議我們趁還是學生的時候,把握時間探索興趣、獲取知識,並找到專長。這樣畢業後要找工作時,才不會面臨自己一無是處的恐慌。「而且去面試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功課。」她認真說到。在業界走跳多年,擔任過各式各樣的高階主管,她看過太多職場新鮮人在面試期間犯下的禁忌與錯誤。「你連這家公司的名字、在幹什麼都不知道,我們怎麼可能錄用你?」她認為年輕人應當對要求職的企業多付出點用心。「履歷只準備一份,面試完還跟我們要回去……誰不知道你是準備要去面試下一家公司?」她無奈又好笑地說。雖然同時面試不同企業是求職者的自由,但多準備幾份履歷留給面試主管查看,Peggy認為是可以做到的禮貌與尊重。回到先前的話題,有些年輕人、畢業生的求職或工作表現不佳,也是因為他們沒趁在學時花時間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多方探索是很重要的,同時不要害怕失敗。」

  多方探索這件事,Peggy在大學階段便身體力行。她曾參加過調酒社、釣魚社、崑曲社以及土風舞社,四種完全不同路線的社團,似乎與她後來豐富的職業生活遙相呼應。「廣告是有趣又自由的。」她說。她總是在尋找新的東西、永遠在吸收不同的資訊。說到這裡,她也鼓勵台灣的學生多看國際新聞,增加國際觀。「台灣的國際新聞真的太少了。」Peggy感嘆道。她信手拈來一則國外的趣聞,我卻不曾知曉,登時對她又感到更加的敬佩,並發現自己的不足。

  其實Peggy也曾像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經歷過求職的焦慮與徬徨;有幸將興趣、專業、工作三者結合,卻面臨無可避免的職業倦怠;而她最後悔的就是大學時沒有認真唸書,否則應該可以更有內涵,並思考得更有深度。但她對哲學系的出路是樂觀的,她舉出一連串系上同學的工作,有從政的、擔任教職的,也有小說家、外商的半導體公司等等,而號稱「臺灣意識形態廣告鼻祖」、曾獲得多項影視獎座的陳宏一導演就是哲學系的學長。因此,她相信只要把握時間、尋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並多看、多聽、多學,這世界絕對不會沒有你的舞台。希望哲學系的我們都能無懼失敗、不畏風雨地在這變幻莫測的世代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嶄新的路。